• Insist on independent R&D and innovation, and create the brand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堅持自主研發與創新,以科技創造品牌。

    行業資訊

    > 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藍海變紅海:面臨三大“攔路虎”,如何破局

    2021年,可降解塑料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爆發。現實中的一切都毫無折扣的傳遞到了資本市場,金發科技、金丹科技、恒力石化等領軍企業的股價均經歷了深度回調。那么,千億藍海市場為何降溫了?面臨哪些攔路虎?


    政策高高舉起,市場輕輕放下


    2020年7月,歐盟宣布對塑料包裝廢物征稅,征稅標準為每公斤廢塑征收0.80歐元。中國發布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中指出,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不可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藍海變紅海:面臨三大“攔路虎”,如何破局?

    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塑料總用量為9087.7萬噸,哪怕將來只有10%被可降解塑料替代,那么至少也是千億規模的市場。


    淀粉基塑料雖然現在占比最高,但由于自身的性能劣勢,前景不佳。最有發展空間的是PLA、PBAT,目前全球規劃的可降解塑料產能主要也都是這兩種。


    2020年,我國PBAT、PLA年產能分別約為30萬噸、10萬噸,約占全球產能一半。預計到2025年,國內PBAT、PLA年產能將分別達到700萬噸和100萬噸,約占全球產能三分之二以上。但另一個事實是,2021年國內可降解塑料的開工率只有40%。


    PBAT:撐起生物降解半邊天


    PBAT之所以“火熱”,主要在于其價格和應用。首先,從價格上說來, PBAT受上游材料BDO的影響水漲船高。要知道BDO在2021年的二月份起,就一路高歌,甚至單日漲幅高達3000元/噸。當前,新疆望京龍、金發科技、長鴻高科、三房巷、道恩股份、恒力石化等企業紛紛布局擴張,年產能都在10萬噸以上。


    其中,新疆望京龍總投資約300億元,建設年產130萬噸PBAT產業鏈項目,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324億元,利稅約90億元,新增就業3000余人。金發科技將加快推動新增24萬噸PBAT裝置的產能建設工作(6萬噸/套),其中第一套6萬噸PBAT裝置已經在2021年一季度順利投產。恒力石化總投資18億元,包含30萬噸/年PBAT生物降解塑料項目。


    PLA:應用市場最具發展潛力


    PLA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產業化最成熟、產量最大、應用最廣泛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它順應當前“碳循環平衡”的趨勢,能充分減少白色污染,節省石油資源。目前,PLA產能主要集中在海外,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已建并投產的生產線并不多,且多數規模較小。但在建產能行業集中度高,競爭格局較好。


    而當前布局PLA的企業,不僅具備雄厚的資金、技術底蘊和支撐,還掌握著行業發展的新命脈、新方向。其中,會通股份在2021年上半年總投資86億元,建設年產30萬噸聚乳酸項目。豐原集團投資48.8億元,將按照模塊化工程建設6個年產50萬噸乳酸和30萬噸聚乳酸項目。


    PBS:2021年公示的新建項目將超200萬噸


    PBS是降解塑料加工性能最好的材料,它耐熱性能好,熱變形溫度接近100℃,改性后使用溫度接近100℃,克服了其它生物降解塑料耐熱溫度低的缺點。PBS只有在堆肥、水體等接觸特定微生物條件下才發生降解,在正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性能非常穩定。


    康輝新材依托世界一流的德國布魯克納拉膜工藝及恒力自有的聚酯合成技術,已在2021年成功簽約90萬噸/年PBS類生物可降解塑料項目,屬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產能最高的項目,其中45萬噸/年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年中投產(具體投產時間應以實際施工建設為準)。


    BDO:價格突破十年新高


    作為PBAT主要原材料之一的BDO,受益于氨綸間接拉動、可降解塑料行業高速擴張和供給側發力三大因素,BDO價格在半年時間內從7500元/噸上漲至31000元/噸,噸利潤提升十倍以上。目前眾多BDO項目已開始規劃建設,在2021-2022年熱度將持續走高。如果政府出面主導,將逐漸回歸理性。


    恒力能源、君正集團、三維新材分別投資208億元、207億元、1306600萬元,布局180萬噸(擱置轉順酐法)、120萬噸、90萬噸的產能。


    PGA: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貴族”


    與目前市場主流推廣的PBAT、PLA等降解塑料而言,PGA目前價格相對比較高昂,其市場供應量較小。雖然有著高機械強度、高阻隔性等優異的性能,但是在目前的加工和使用過程中仍面臨著產品貨架期短、加工難度大、密度大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發展。


    而當前布局PGA的企業,不僅具備雄厚的資金、技術底蘊和支撐,還掌握著行業發展的新命脈、新方向。其中,金丹科技和金發科技早幾年就開始在工業化PGA領域布局,中石化在貴陽有50萬噸PGA的建設規劃。


    另外,合成工藝簡單、成本較低且具有較好疏水性的PCL,應用在一次性餐具、無紡布、包裝材料的PHA等等新材料,也將在未來的市場上逐漸綻放光芒。

    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藍海變紅海:面臨三大“攔路虎”,如何破局?

    行業導入期三大瓶頸


    作為傳統塑料的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正在迎來巨大的風口和發展空間,但是業內普遍認為當前我國可降解塑料仍處于行業導入期,發展仍然面臨挑戰。


    原材料缺口巨大


    某種產品火了,其原材料往往會緊隨其后,可降解塑料也不例外。現在,可降解塑料的原材料PBAT以及PLA在市場上幾乎供不應求。


    記者了解到,可降解塑料主要是指可生物降解塑料,是一類新材料,目前全世界產能也不到100萬噸,而在中國,僅2020年,傳統不可降解塑料包裝制品就高達1200萬噸。


    產品缺口巨大的背后是原材料的巨大缺口。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PBAT、PLA年產能分別約為30萬噸、10萬噸,約占全球產能一半。有研究預計到2025年,我國PBAT、PLA年產能將在700萬噸左右和100萬噸以上,約占全球產能2/3以上。


    盡管多家企業積極參與相關產業布局,但是此前金發科技董事長袁志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之前儲備的原材料產能并不能在第一時間完全滿足市場需求,而且,原材料產能的建設速度要明顯慢于制品加工產能建設。


    后端處理矛盾突出


    令人郁悶的是,即便消費者使用了可完全降解的塑料袋也不是萬事大吉了,因為實現完全降解的一個前提是將可降解塑料袋與普通塑料袋分開。


    目前,垃圾分類工作雖然取得顯著進步,但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分可降解與不可降解塑料袋,大部分城市也沒有專門為此設置的回收處理體系。


    “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沒有區分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塑料基本上都被放在生活垃圾的‘其他垃圾’那一類,而大城市其他垃圾主要以焚燒為主。”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春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目前市場上的可降解塑料主要是化石基的,如果用后焚燒處理,它的環境影響,尤其是碳排放,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回收再生技術是解決塑料污染的最有效措施。”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塑料廢棄物的利用率不超過35%,超過塑料制品總量15%的塑料廢棄物不具備回收的價值和回收可行性。


    專業人士介紹,塑料袋挑選后可進入塑料廠進行造粒處理再循環利用。但是在分類回收環節,包裝各種物品導致塑料袋沾染性嚴重,且塑料袋占用空間大、運輸成本高,而回收價值并不高,因此導致塑料袋的回收利用率非常低,只有極少部分被用于包裝可回收垃圾的塑料袋進入可回收利用體系進行循環利用。


    “偽降解”魚目混珠


    目前市面上的生物降解塑料產品良莠不齊,有些廠商涉嫌利用“可降解”“生物降解”等環保名詞誤導消費者,進行虛假夸大宣傳。


    記者在市場走訪時發現,一款不少商家使用的塑料袋上大字標注了“環保可降解袋”,但是袋子一角卻出現“HD-PE”的材質標注,而“HD-PE”是一種不可降解塑料。


    塑料為高分子聚合物,常見種類可達20多種,且分類難度大。現有國家和地方標準中,不可降解塑料的標準多,可降解塑料的標準則定義寬泛,還缺乏禁止、限制或推薦使用塑料包裝制品或替代品的標識標準。


    “我們所說的‘可降解塑料’,是指在一定條件作用下,最終完全分解變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及其它生物質的塑料。”北京工業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教授吳玉鋒說,“然而現實中很多所謂的‘可降解塑料’其實是一種混合材料,就是把傳統塑料和各種降解添加劑或生物基塑料混合在一起。此外,有的塑料制品甚至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原料,如聚乙烯,加點氧化降解劑、光降解劑,就聲稱‘可降解’,招搖過市,擾亂市場。”


    “偽降解”產品出現,一方面是不可降解和可降解材料之間巨大的價格懸殊,讓一些不良商家看到了“商機”,以低于正常可降解塑料產品價格的“偽降解”產品來獲取更多利潤,同時打著“可降解”的旗號逃避監管。另一方面,不同地區、不同企業采用的往往是不同的標準,可降解塑料領域缺乏統一的強制性標準,也給“偽降解”產品的上市提供了可乘之機。


    91久久久久久久_激情五月天婷婷_日韩一区二区在线_欧美自拍偷拍